首页   资源  试题
  • (2021秋•昭阳区期中) 菁优网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某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吗?”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人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和实验数据如图、表所示。
    小白
    小白鼠找到食物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6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请针对以上探究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该实验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3)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小白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是一种
     
    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通常小白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白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
     
    的作用。
    (4)上述实验中,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50
  • (2021秋•张店区期中)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运动中也会表现一系列的行为。
    Ⅰ.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丙为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模拟图甲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据图回答:
    菁优网
    (1)木板、松紧带A、螺丝分别依次代表运动系统的
     

    (2)关节头和关节窝上覆盖的
     
    (填结构名称)可以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压力。动物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骨肌产生收缩,一块完整的骨骼肌由
     
    和肌腹组成。
    (3)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肱三头肌的变化是
     
    ,运动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完成。
    (4)B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
     
    ,在运动中起
     
    作用。
    Ⅱ.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选取六只一天未进食的小白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分别走同一个迷,在相同「小鼠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环境条件下,测得如表数据
    小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根据本实验表格记录的数据,你认为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2)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选择“相同”、“不相同”)
    (3)根据表格数据发现,六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
     
    ,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4)蚯蚓走迷宫比小白鼠用的时间长得多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50
  • (2021秋•通辽期中)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引起的。目前,我国约有7亿左右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菌。幽门螺旋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请分析回答:
    (1)幽门螺旋菌主要“定居”在人胃粘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由此推测,幽门螺旋菌的营养方式为
     
    。如果你觉得长期胃部不适,请及时去医院做“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若超标,请遵医嘱用药治疗。
    (2)若想在实验室培养幽门螺旋杆菌的菌落,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高温灭菌
    ②配制培养基
    ③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④接种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3)在细菌的发现史上,首先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科学家是
     
    ,说明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勇于实践。
    (4)为研究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下表进行处理。几个月后检测三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的量(炎症反应的一个检测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处理
    1组 2组 3组 菁优网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菌 - + +
     
    (填组号)组结果对比,说明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2组和3组结果对比,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
     
    作用。
    ③就上述实验,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粘膜炎症因子产生呢?请设计一组实验对上述实验加以完善。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40
  • (2021秋•连南县期中) 实验探究题:
    由于桑叶中有家蚕喜欢的某种物质,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等非桑树的叶。某生物小组的同学提出“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这一表现是先天性行为吗?”这一问题,并利用桑蚕来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他们制订的计划如下:
    (1)实验用的家蚕应该选择
     

    A.长大的家蚕
    B.家蚕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家蚕
    C.蚕蛾
    理由是
     

    (2)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3)实验时,每一组家蚕的数量最好是
     
    只,理由是
     

    (4)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到的结论是
     

    (5)蛹期家蚕“作茧自缚”,家蚕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由
     
    决定。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40
  • (2021秋•原州区校级月考)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
     
    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
     
    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50
  • (2021秋•高青县期中)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
     

    (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加
     
    (填“浓糖水”或“清水”)的棉花团。
    (3)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4)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5)蚂蚁群体中有不同成员,且分工明确。它们之间是通过
     
    进行信息交流的。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50
  • (2021秋•漳平市期中) 实验探究题:
    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材料及数量 实验材料处理 控制条件 实验现象
    甲组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①清洗,灭菌
    ②置于无菌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 同甲组 ①清洗,灭菌
    ②接种细菌
    ③置于无菌环境
    A 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
     

    (3)该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时取 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5)真菌细胞内没有
     
    ,无法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在机物生活,常常作为
     
    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50
  • (2021秋•武冈市期中) 学习了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后,小王同学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小的蚂蚁是靠什么完成信息交流的呢?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蚂蚁的个体之间常相互敲打触角,蚂蚁也会用触角敲打食物。于是他猜想蚂蚁的触角有嗅觉作用,是靠触角辨别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他想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蚂蚁是靠触角辨别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吗?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①取体积相同的砂糖和木屑在同一水平线上。②取大小、活动状况相同的10只蚂蚁分成数量相等的A和B两组,A组剪去触角,B组
     
    (填“剪去”或者“不剪去”)触角。③把蚂蚁同时放在砂糖和木屑中间等距离的地方。观察蚂蚁的活动。
    (4)实验为什么选10只蚂蚁而不是两只蚂蚁的原因是:
     

    (5)不同动物通讯的方式不一样,蝶蛾类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
     
    吸引雄虫来完成交配,而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
     
    来告诉同伴。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50
  • (2021秋•武冈市期中) 同学们养过蚕吗?蚕宝宝吐出的丝能织成各式丝绸服装。人类拥有这种珍贵的丝绸至少已经有4000年了。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对于蚕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1)提出问题: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蚕只吃桑叶,而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
    (3)制订计划:实验用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小蚕。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填序号)。
    (4)该实验的变量:
     

    (5)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作为该实验的材料是
     

    A.桑叶和白菜叶                              B.菠菜叶和油菜叶
    (6)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应该选择
     
    (“1只”或“10只”)。
    (7)实施计划:(略)
    (8)得出结论:
     

    (9)表达与交流:(略)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40
  • (2021秋•西城区校级期中)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面两种迷宫研究不同小鼠的学习行为。
    ①将若干只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以甲迷宫,B组以乙迷宫进行实验。
    菁优网
    ②分别记录两组小鼠通过迷宫找到食物需要经过的“试错次数”(注:小鼠在每个路口徘徊的次数),每只小鼠重复走迷宫5次。
    ③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小鼠
    序号
    试错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A组 1 69 43 22 25 71
    2 87 49 58 46 33
    3 53 39 35 15 14
    B组 4 92 32 38 13 19
    5 60 41 37 36 33
    6 63 19 13 29 12
    请你分析实验过程及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1)小鼠一般昼伏夜出,从获得途径上看,该行为是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所以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迷宫低亮度。实验前使小鼠处于
     
    (饥饿/饱食)状态,两组所用小鼠需大小、活力、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目的是
     

    (2)通过实验结果中小鼠五次走迷宫“试错次数”越来越少以及
     
    ,可以得出“小鼠具有学习能力以及个体学习能力有差异”的结论。通过
     
    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对比,可以得出“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不会提高小鼠走迷宫的能力”的结论。有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是实验次数少所致,若将每只小鼠的实验次数提高至50次,请你预测实验结果是
     
    ,你做出该预测的依据是
     

    (3)在进一步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时,有的同学质疑,小鼠可能是依据自身留下的气味而不是记忆判断迷宫路径。请你针对该问题,提出实验的改进措施。
     
    更新:2021/12/22 组卷:0 难度:0.40



共0题,平均难度:0.0
您还未添加任何题目!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
浪涛学院
浪涛授课助手
浪涛校园巡课
浪涛校园广播

链接:产品官网  |  浪涛官网  |  校园集群网  |  浪涛学院

2013-2024 © 资源云平台 v6.4.12999   |  粤ICP备08015187号-8  |  深圳浪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0755-89637177


  • 孟母通公众号


  • 浪涛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