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试题
  • (2021春•郑州期末)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记载了巴哈马群岛“全年都可种植和收获玉米以及其他作物。”历史学家艾尔文•约瑟非也说:“今日世界食物总量中几乎一半的作物是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而白人只是在1542年以后才知道它们。”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40
  • (2021春•扬州期末) 16世纪起,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大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长期的,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旧世界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这主要得益于(  )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50
  • (2021春•成都期末)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在西方殖民扩张的背景下完成了全球性的生态扩张和重新布局,为新一轮的全球农业革命和人口扩张提供了现实可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全球物种交流(  )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50
  • (2021春•龙岩期末) 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粮食短缺却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乾隆时期大事年表节选
    1737年,下令凡贩运米谷到旱涝灾区的商船给予免税放行的优惠待遇。
    1741年,规定“新垦之地,淹浸不为常,岁收十止一二。定以五亩折征一亩……”
    1742年,永远免除直省关口的米豆税,批准免征外洋运米的入关船货税。
    1742,1746年,因江苏、安徽、浙江及直隶等地水旱灾,降旨截留、拨运漕粮赈济灾区。
    1743年,下旨“向来贩米出洋,例有严禁。惟在各该督抚、时饬地方员弁,于各口要隘,实力巡查。”
    1745年,宣布普免天下钱粮一年,降谕“酌减”农户地租。
    1748年,下令各直省常平贮谷数量,按照康熙年间旧额,多出部分以次出粜,或拨运补邻省不足。
    1751年,下谕“兹士庶更宜各敦本业,力屏浮华,以节俭留其有余,以勤劳补其不足,时时思物力之维艰,事事惟侈靡之是戒”。
    1790年,下谕“番薯既可充食……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摘编自唐文基《乾隆时期的粮食问题及其对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乾隆时期出现粮食短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乾隆时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更新:2021/12/27 组卷:0 难度:0.40
  • (2021•南海区校级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502年,哥伦布碰见玛雅贸易商不小心掉了一些杏仁状的东西,急忙将它们捡起来,这些奇怪的豆子就是可可豆,后来西班牙人称之为巧克力。可可豆非常珍贵,以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中部长期以可可豆为货币。1527年,西班牙贵族赫尔南•科尔特斯爵士正式将可可豆推荐到欧洲,最初是贵族打发闲暇、摆阔、标举个人身份地位的饮料,获得欧洲贵族的青睐,到了17世纪,巧克力迅速征服了欧洲城市,成为欧洲人最喜爱的食品及饮料。在资本的驱动下,可可树在委内瑞拉、中美洲、菲律宾、印尼、巴西、非洲大面积种植,可可豆这时成为商品而非货币。
    --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巧克力的身份变化,谈谈你对物种交换的认识。
    (2)有学者指出“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食物”,请举出一样农业作物,说明它是如何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40
  • (2021•湖北模拟)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于1933年10月,制定了“兴办仓储计划”,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除堆藏及保管农产品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寄托物后,应发给仓单。”但由于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粮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节选)
    时间 事件 目的
    1947年 马歇尔计划 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
    1951年 实行共同安全法 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具。
    1954年 国会通过第480号公法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 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1974年 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
    1980年 卡特总统对苏联采取部分粮 食禁运 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
    --据魏崇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以及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40
  • (2021春•临沂期中) 材料:如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与欧亚大陆人口和物种迁移情况
    菁优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先把上述信息进行分类(列举一类即可);然后对所列类别迁移的过程加以描述,并说明该类信息迁移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类别及示例,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40
  • (2021•成都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礼记•王制第五》中记载:“五谷不时,果实不熟,不鬻于市。”这是被公认的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定。汉朝时期,为了杜绝不法商家为牟利向市场投放有毒有害食品,国家在法律上明文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减(赃),与盗同法。”唐朝时,《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宋代,国家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完全继承了唐朝的法律,同时也有所创新,即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不能进市贸易,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商勾结”在宋明尤为兴盛,再加上封建社会人治大于法治的专断独裁思维,使得整个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个人道德、社会道德面临极大的考验。
    --摘编自刘新超等《古代食品安全管控理念、方略及启示》材料二: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新闻记者阿普顿•辛克莱出版了一本题为《丛林》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辛克莱以15页的篇幅对当时美国肉制品污秽不堪的加工过程予以揭露,引起了公众极其强烈的反响。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令对肉类加工业进行彻底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中揭露的诸多耸人听闻的事实公之于世。与此同时,美国医学会也向国会表明如果参议院不通过纯净食品法案,将促使他们的病人对国会施加压力。在多重压力之下,1906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最终获得国会通过。
    --摘编自徐俊才《美国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程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40
  • (2021春•安徽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纵观我国两千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粮食生产始终囿于小生产的手工劳动水平,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在小生产手工劳动的范围内,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郭松义等《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材料二:饥饿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一大难题。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中国发展粮食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更新:2021/12/27 组卷:0 难度:0.40
  • (2021春•南关区校级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菁优网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史料二: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普通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史料三: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同美洲大陆一样,在太平洋的岛屿上,传染病蹂躏毫无抵抗力的人民,造成悲惨的后果。
    --《新全球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史料一,思考在东西半球之间交换的动植物物种有哪些?
    (2)结合史料二、三,分析物种交流及疾病的传播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更新:2021/12/27 组卷:0 难度:0.40
  • 1
  • 2
  • 3
  • 4
  • 共 34 条记录



共0题,平均难度:0.0
您还未添加任何题目!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
浪涛学院
浪涛授课助手
浪涛校园巡课
浪涛校园广播

链接:产品官网  |  浪涛官网  |  校园集群网  |  浪涛学院

2013-2024 © 资源云平台 v6.4.12999   |  粤ICP备08015187号-8  |  深圳浪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0755-89637177


  • 孟母通公众号


  • 浪涛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