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试题
  • 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
     
    的性格。
    (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
     
    ,流露出来的感情
     
    ,决绝而不留恋。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
     
    的性格特点。
    更新:2021/07/11 组卷:0 难度:0.50
  • (2017秋•香坊区校级期末)       翠翠是典型的中式境的产物。她纳民间中对于然、人性、爱情与生命本质看法。或者,翠翠河另一形式的在她的每寸肌肤都是秋露雨凝成的,所以她才清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以带我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
    坐在草亭里念翠翠,翠翠远且。
         所有与翠翠有关事物巧这个时刻,聚齐。
    (选集《凤凰草鞋下的乡》有删改)下列对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当翠翠在孤独中待傩送的时候间有少个傩送踏千山,寻找着翠翠!
    作者说:“要河流还在翠就在。”这是为翠翠中国河流青春写,在她上着河流一样透的清秀丽的秉。
           翠这样着我,湘西,一路了。她是无处不在河水和月。我知道她不独属于我,总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美丽翠翠,就这将期望抛向未可的远方。实不在无待中耗尽自生她蓬勃健的命不该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突然看见送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在岸。是我们仍不妨做一残酷的假设--傩送从此远行,心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翠翠,走天涯,归来而翠翠,则同口一同老去。这样翠的一生,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任何个人都要完整。翠于是了从为我们造一个断臂的神。
         天巧落着雨。我们碰巧着酒。雨和酒,碰都于起人的肠。巧是在酉水边,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写的一模样。我们巧都从文迷。
         然,这一切使梦想,也来太迟了。翠翠被时间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别在时间和远离着我们。翠翠如印花布一朴背景着湿润的乡下气,消失在间深处。
    本文文笔优美,分展示了富于情画意的城俗画,表了自然、民风和人性美,满了牧歌和地方彩。
          可是河流在。只要流还翠就在。
        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们说话很远。翠只生长于沈从文三十年代的说着图案简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布满了影似的,但她的明眸不会褪。从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目山绿水故眸子明如水。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人那乖,如山一不想到残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举步逃山的气但明白了面前的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的来完成任务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欢翠翠人集体作的。是读过《边城》人,里都装着一翠翠。
        寻找翠翠,翠成了们这个时代的忧伤。
    阅读下面篇文,完各题。
          这是《边城》外的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一个翠。翠在《边城里,沈文的设计里,只属于送送就一下子成《边城》许多人的共同情。
    翠翠于是沈从文为我们的一个断臂的神。
    中第二段连用5个“碰”,语势连贯,象地明“起翠翠”属偶然,但也因这一然,才触发了去寻找翠翠”。
    《边城》真正煽之处是翠的等待翠翠等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都是一交代翠翠的执著而且执拗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在这里戛而止了,读者会根据己的人生向做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沈从一句也没多,轻描淡写的几句“到了冬天,那个塌了的白塔又重好。那个在月下唱歌,翠在睡梦声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到茶峒。”“这许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文章的结尾说:“寻找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忧伤。”请结全文,分析这句话在用。
    更新:2021/07/15 组卷:0 难度:0.90
  • (2021春•宁阳县校级期中) 作者描翠时将语言行动与理结,静观、揣摩其在青发育期所表现各种情,展示其独特的个性。
    第一段的景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昏的温柔美丽与平静隐着静谧迷的活情。
    阅读下面文,完成题。
        “我要船下桃源县过庭湖,让爷爷满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火把去找我。”
          (8)月如银子无不可照山上篁竹月光下皆成黑色。身边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知道从什么地方会有一草莺“落落落落”啭着它的咙,不之间,小鸟儿象明白这是,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黄昏照样的温,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这当前时也就照样的这黄昏会有薄薄的凄。于,这日子成为痛的东翠翠成熟中的命,觉得好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新的人事上攀它,但不成。好像生太平了忍受不。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中后塔,天空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四中寨逢,城中生意人过中收买货很多,过渡也特别,父渡船上忙个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到这节皆放一种热。空气中泥土气,草木气味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上的红云,着渡口乡生意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的凄凉。
    【注】《边城》:以2世纪3代川湘交界的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抒和小品文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土情借船家少女翠爱事,出了人性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节选分发生在翠对船总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而傩送与天保兄弟俩知了各自都喜欢翠这一意,并约当夜开以唱歌的方式争取己心爱娘之。
    《边城以撑渡老外孙翠翠与船总的个儿子天、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这种静的生活和现实恶俗生形成比示了作者对实的批判达了作者的生。
    ……
    边(节选)
         (12)祖父于沉默了,不曾“唱出了你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
    “在一件新的人事住”就指有爱的人来填己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怕起来了一锐声喊着她祖父,一从上跑向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心子还跳跃不已。
       (9)祖夜来兴致好为翠把故事说下去,到了本人十年唱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亲如何唱,如何同父亲在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个半山上竹篁里砍竹,一在溪面渡船上拉船,些事说到了。
    《边城》中,沈从的高明之就在于他能够深入人物的以简又细腻、散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历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物的灵世界。
          (1)祖父说:“后来事然长得最要的事情,就是这种唱出了你”
    下有关《边城》这作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10)翠翠问“后怎么样?”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似的,很放的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无结果,后如何渡船上。
    《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松酣畅,笔墨浓幽,的人正是因为爱的放浓烈。
    祖说:“后来的然得很,最重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了你。”者为什么不把这长的故事写出?
    更新:2021/07/15 组卷:0 难度:0.40
  • (2021春•成华区校级月考) 岂曰无?与子同裳。王兴,修我甲。与子行!【注】袍:长衣。行者日以当,夜以当。兴师:兵。泽:通,衣,指今之汗衫:。
    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问。
    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戟。子偕作!
    全诗共三章,全以“岂曰无衣?,在反复咏中强了反诘的语气和,人奋进。
    该每开头形式相同,只变了几个字,属于什么术法?有什么作用?
    同穿“袍”,或穿一“,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映了他们悲愤怨、无可奈何的情。
    “于兴师”--秦王要兵了。为战就为战,古代人的国家念强烈,为君就是为国。
    秦风•衣
    答:
    更新:2021/07/15 组卷:0 难度:0.60
  • (2020秋•平谷区期末) ,特色宿备受旅游者青睐,如果请你来茶峒,主持设计一家《边城》为的特色宿,将如何设?请写一字说明的设计内容与依要求:合《边城的内容,语言简明。不少于15字。
    更新:2021/07/15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春•三明期中) 在下一段字横线补写恰当的语,使段文字语意完整贯,内容贴,逻辑。每处不超过1个字。
        我们欣赏古诗歌的诗情时,要尽量利现传材料和后人评述,
     
    。 比如,我杜甫的《蜀相时,除了对作中所写诸葛亮功绩有所了解外,还要对杜甫一生际、政治理想,以甫写作诗时的心境全面、的探,才能理解甫作此诗的用意但是,
     
    ,写于同期、地点的品,
     
    。所以,弄清作品具体创作也是十分重要。
    更新:2021/07/15 组卷:0 难度:0.50
  • (2021春•宁阳县校级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4)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5)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6)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7)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9)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10)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11)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12)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注】①《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节选部分发生在翠翠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慕,而傩送与天保兄弟俩知晓了各自都喜欢翠翠这一心意,并约定当夜开始以唱歌的方式争取自己心爱的姑娘之后。
    (1)下面有关《边城》这部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和现实恶俗生活形成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B.《边城》中,翠翠的父亲服毒而死,翠翠的母亲等到腹中的小孩生下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C.《边城》中,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历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D.《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轻松酣畅,笔墨浓晕幽幽,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
    (2)下列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黄昏的温柔、美丽与平静,隐含着静谧迷人的生活情调。
    B.“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
    C.作者描写翠翠时,将语言、行动与心理结合,静观、揣摩其在青春发育期所表现的各种情态,展示出其独特的个性。
    D.祖父回答翠翠“后来怎么样”时,没有告诉翠翠“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祖父对翠翠的疼爱。
    (3)请分析第8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4)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
    更新:2021/07/01 组卷:0 难度:0.40
  • (2017•肇庆三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罗锋考入华中科大后,在忙于学习的同时,也和不少同学一样,做点生意,还参加了一个社团,但他还是不知道该怎样过好大学生活。他找到李培根院士,李老师热情接待了他。听完了他的讲述,李院士问:“你知道在野外探险中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迷路吗?”“①
     
    。”罗锋说。“没路,可以走出一条路来。迷路往往不是在没路的情况下出现的。”李院士说。“②
     
    ?”罗锋不解的问。“③
     
    。”李院士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才最容易迷路。”罗锋陷入了沉思,若有所悟。
    更新:2021/07/01 组卷:0 难度:0.30
  • (2017•襄城区校级模拟) 菁优网如图是某中学暑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更新:2021/07/01 组卷:0 难度:0.30
  • (2016秋•临川区校级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沈从文:耐得住寂寞的纯正之人
    张达明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湘西的一个山洼小镇里,由于家境贫困,高小毕业后,就过着流浪式的生活。1922年,他来到北京报考燕京大学,未能如愿。于是,他租住在一间霉味刺鼻的小房里开始自学写作。而写文章对于他这样的高小毕业生来说,无异于老虎吃天,就连最起码的标点符号也用不好,但他并不气馁。然而,投出去的稿子都如泥牛入海,这仍未动摇他的决心。为尽快发表作品,他决定去报刊编辑部当面请教。一次,他拿着写好的十几篇稿子,去了经常投稿的一家编辑部,那位编辑极不耐烦地看完后,从每篇稿子中摘出一段来,连成了一长段,当着众多编辑的面大声念起来,挖苦他:“世界文坛上从此将会出现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就是这位名叫沈从文的人!”奚落完后,又把那些稿子揉成一团,狠狠掷于废纸篓中。
        沈从文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愤怒,而是微笑着对那位编辑说:“谢谢您的夸奖,我会努力的!”
        依然是在那间霉味刺鼻的小房里,沈从文以顽强的毅力,终于于1924年,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写下了《边城》《湘行散记》等,很快名噪文坛。当年他曾报考而没有被录取的燕京大学,于1927年派专人上门,聘请他去该校任教。
        沈从文先后在上海、武汉、青岛、北京等地的大学任教,并编辑多种报纸的文艺副刊。繁重的教学任务,并没有让他放弃写作,反而促成了众多作品的问世。汪曾祺生前曾说:“沈先生耐得住寂寞的功夫,非一般人所能达到。他能在陋室中对文学的社会功能产生他自己的看法,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沈先生的看法‘太深太远’.照我看,这是文学功能的最正确的看法。”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逝世后,瑞典的汉学家马悦然感慨道:“沈先生如果再活上半年,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非他莫属。可这个老人,却对此毫无热情的。”
        1950年后,年仅47岁的沈从文再也不和文学“较真”了,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时间,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谁也不会料到,从文坛突然“消失”的沈从文,却转入了陌生领域--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这让许多人如坠云雾。
        沈从文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他对人世间荣辱的超然。他曾在写给荒芜的信中说:“几十年来,只近于单门独户开个小小的服务店,把时间送走。回想一下,既对不起国家的期许,也对不起个人的生命。多年来在国内外得来的赞许,实已超过应得的甚多。懔于孔子所谓‘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名训,一切赞许不免转成一种不祥的负担……世事倏忽多变,持平守常,在人事的风风雨雨中,或可少些麻烦。”
        于是,他避开熙攘的世事烦扰,一头钻进了故纸堆里,专注于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沈从文历经多年潜心研究,写出了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内容林林总总,巍巍大气,流动着祥和之美,填补了我国古代文物研究的一项空白。
        史学家马长风评价道:“沈先生的学识来自于苦读后的顿悟,他对文物中呈现出的人性的魅力,其直觉与理念翕合无间,天然无伪,自成一格。他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纯正之人,无论他先前的文学作品,还是后来的考古研究,都达到了雄浑苍凉,物我古今兼忘于刹那的境界!”
    相关链接
    ①他(沈从文)是一个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的作家。评论家、文学史家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断地对他加以歪曲和误解。他写过《菜园》《新与旧》,然而人家说他是不革命的,他写过《过年》《丈夫》,然而人家说他是脱离劳动人民的……
    (汪曾祺《<沈从文传>序》)
    ②沈从文之所以宁愿待在历史博物馆,这有他多年来养成的迷恋文物考古的因素在起作用,同时也是为了与多事的当代文坛保持必要的距离……沈从文当年选择退隐于文物研究,其实也是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自己独立人格的某种坚守姿态。即使在“十年浩劫”期间,个人生存都成了问题,但沈从文对“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依然痴心不减。
    (李遇春《沈从文晚年旧体诗创作中的精神矛盾》)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沈从文在最初从事文学写作时,总想尽快发表作品,显得有些急功近利,结果投出去的稿子往往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写作的决心。
    B.沈从文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写作,终于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后来名噪文坛,甚至曾拒录他的燕京大学都聘请他到校任教以作补偿。
    C.文中引用了沈从文写给荒芜的信中的一段话,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懂得自我反思、胸怀博大的文人形象,同时也使文章更为真实可信。
    D.沈从文的作品曾经被评论家、文学史家歪曲和误解,这是因为沈从文的作品中呈现的是另外一种人生,这种人生景象与现实生活差距很大。
    E.本文语言平实,重点写了沈从文在文学、文物考古及古代服饰研究上的探索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人生中的寂寞而执着的追寻之路。
    (2)在走向写作这条路时,沈从文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耐得住寂寞”是汪曾祺和马长风对沈从文的共同评价,那么沈从文的寂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沈从文的后半生选择了文物考古和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有人说这是对当时的文坛与社会现实的一种逃避,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更新:2021/07/01 组卷:0 难度:0.30
  • 1
  • 2
  • 共 11 条记录



共0题,平均难度:0.0
您还未添加任何题目!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
浪涛学院
浪涛授课助手
浪涛校园巡课
浪涛校园广播

链接:产品官网  |  浪涛官网  |  校园集群网  |  浪涛学院

2013-2024 © 资源云平台 v6.4.12999   |  粤ICP备08015187号-8  |  深圳浪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0755-89637177


  • 孟母通公众号


  • 浪涛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