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试题
  • (2021春•南湖区校级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搴(qiān):拔取。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mǎng yàng):广大无涯际的样子。③熏:香草。莸(yóu):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兵器
    D.夫子曰:“哉!” 辩:通“辨”,区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类异也 ②不物喜,不以己悲
    B.①则由无所施 真无马邪
    C.①子路抗手对曰 ②舍瑟
    D.①夫子何选 ②犹且从师而问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颜回向往的社会景象与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其实都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②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更新:2021/12/27 组卷:0 难度:0.60
  • (2019春•福清市校级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刺世事。道德之广崇,治乱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选自《史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擅长
    B.平其功 伐:夸耀
    C.王怒而屈平 疏:疏远
    D.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治乱条贯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B.①故忧愁幽思作《离骚》 ②信见疑,忠而被谤
    C.①竭忠尽智,事其君 ②中述汤、武,刺世事
    D.①楚怀王左徒 ②怀王使屈原造宪令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B.③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更新:2021/07/11 组卷:0 难度:0.60
  • (2018春•北京期中)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更新:2021/07/11 组卷:0 难度:0.70
  • (2017秋•楚雄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瓠:葫芦。②瓠落:大的样子。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④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丝絮。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⑦狸:野猫。狌:黄鼠狼。⑧敖:同“遨”,遨游。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⑨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⑩罔:网。罟:网的总称。⑪犛(lí)牛:牦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指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②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更新:2021/07/11 组卷:0 难度:0.70
  • (2016秋•赣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B、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C、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D、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辅是明代和清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
    B、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C、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立,主要从事侦查、逮捕、审问等活动。
    D、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叶向高位高望重,得到皇帝器重。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皇帝心里向着他,敬重而优待他。
    B、叶向高沉着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C、叶向高忠厚尽责,极力救助朝臣。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D、叶向高正直磊落,受到奸臣忌恨。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
    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乃夺俸一年。
    更新:2021/07/11 组卷:0 难度:0.70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世家(节选)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痛苦
    (2)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不得行粮从者/病莫能兴。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4)翻译下面句子
    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②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春•汶上县期中)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乎舞雩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春•汶上县期中)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春•永泰县校级月考) 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春•三元区校级期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70
  • 1
  • 2
  • 3
  • 4
  • 共 38 条记录



共0题,平均难度:0.0
您还未添加任何题目!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
浪涛学院
浪涛授课助手
浪涛校园巡课
浪涛校园广播

链接:产品官网  |  浪涛官网  |  校园集群网  |  浪涛学院

2013-2024 © 资源云平台 v6.4.12999   |  粤ICP备08015187号-8  |  深圳浪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0755-89637177


  • 孟母通公众号


  • 浪涛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