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试题
  • (2020•湘东区校级模拟) 江西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经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比当年风景如何
    下联应改为: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18•江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哼哼,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赏鉴,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做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沭阳二年宰:治理
    B.说当时某狱决:打开
    C.代为筐箧治:备办
    D.母闲居奉:侍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②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4)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18秋•永定区校级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以“我心有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18•安徽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网购而言,评价是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是以好评数量的多少来选择商家。如果商品评价系统因人为因素造成虚假评价、反映失真,①
     
    ,而且也对其他同类商家造成了实质侵害。②
     
    ,这是目前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原因。但法律只能提供原则性的解决方案,③
     
    。只有当立法者、司法者和执法者共同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法律工具和法治手段的效力和作用,才能将飞速发展中的电子商务真正纳入法治轨道。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50
  • (2018•四川一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①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是气象因素造成,②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遭到破坏、水土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和提高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一旦这种修复能力被破坏,③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50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流泪的滕王阁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轻轻地躺在江水中荡漾着。槛外长江空自流,帝王群子犹不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世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让我无声息的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的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另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在朝廷得不到肯定的王勃,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上任小刺史,他仍意心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叹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与渴望却在纸上无羁的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薄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之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经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叫人品错位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到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客居剑南的日子,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是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水中的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儿来,让鱼儿也欢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1)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文章说,“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这里的“风景”指的是什么?
    ②“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一句中,“伤痕累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文章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请结合原文,说出句子的含义。
    (3)文章为何以“流泪的滕王阁”为题?这样有什么好处?
    (4)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①试析本文的动人哀情
    ②试析本文的独特见解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50
  • 夏之韵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b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c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d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是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_______,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_______,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种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了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第①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的感官角度生动地描写了夏天的磅礴气势。请根据本段内容分析后填空。
    ①a句运用了
     
    的手法,从
     
    角度写出了夏天
     

    ②b句运用了
     
    的手法,从
     
    角度写出了夏天
     

    ③c句运用了
     
    的手法,从
     
     
    的角度写出夏天
     
    的气候和
     
    的景象。
    ④d句运用了
     
    的手法,从
     
     
     
    等多个角度写出夏天给人们的
     

    (2)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精短的比喻,与前一个比喻一起更充分地描绘春、秋的色彩。
    (3)第②段为什么说夏天“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4)第③段加粗的四个“快”字和两个叠词“听听”“看看”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
    (5)第④段写历代文人对“春花秋月”的赞美起何作用?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5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可是眼看着黄昏来临了。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落下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瞧,这火海渐渐泛白;天空变蓝;一个个的影子逐渐消失,空气中充满了烟雾。该回去了,回到你过夜的村中的农舍里去了。你背上枪,不顾疲倦,迅速地走着……然而,夜幕降临了;二十步之外已经看不见东西;狗在昏暗中微微地显出白色。在那边黑糊糊的丛林上,天际朦胧地发亮……这是什么?火灾吗?……不,这是月亮正在升起。而那下面靠右边,已经闪耀着村子里的灯火……终于到达了你的屋子。隔着窗子你可以看到铺着白桌布的餐桌、燃烧着的蜡烛、晚餐……
    (1)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景色的变化,请你试着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2)在“太阳就要落下去”一段时间中,作者描绘了哪几种景物?请你一一举出。
    (3)选文最后一句话转入屋内的陈设,这样写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请你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抄在下面。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50
  •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于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天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青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第②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
    (2)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3)根据文中第③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
    (4)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举例。
     

     

    (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5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不超过25字。)
    (2)简要回答选文第2段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3)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00
  • 1
  • 2
  • 3
  • 4
  • 共 37 条记录



共0题,平均难度:0.0
您还未添加任何题目!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
浪涛学院
浪涛授课助手
浪涛校园巡课
浪涛校园广播

链接:产品官网  |  浪涛官网  |  校园集群网  |  浪涛学院

2013-2024 © 资源云平台 v6.4.12999   |  粤ICP备08015187号-8  |  深圳浪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0755-89637177


  • 孟母通公众号


  • 浪涛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