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试题
  • 阅读1~3段,回答问题。(课文:《赤壁赋》)
    (1)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达“客悲”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④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②④D.③④⑤
    (2)下列对第3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借客人之口称赞曹操为英雄,是为了衬托赤壁之战中周郎非凡的表现,委婉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
    B.“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等句,流露出了对于人生的渺小和短暂的苦恼与无可奈何之情。
    C.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道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D.这段文字怀古伤今,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3)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C.第2段作者借助夸张、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作者的感情蕴含其中。
    D.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4)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旷达洒脱的一组是
     

    ①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③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③⑤⑥D.④⑤⑥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写月夜泛舟的欢乐心情,再写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B.文中客的回答充满了对人世沧桑的烦恼和哀叹,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这其实正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全部思想状态的反映。
    C.作者认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但人生其实也一样绵延不息,所以人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
    D.通篇紧紧围绕明月江水进行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中议论抒情使文章富有情致和理趣,全文达到了情、景、理的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6)苏轼在文中流露出的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有时让人有消极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7)学习了本文,你或许对苏轼又有了新的认识,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以“感悟苏轼”写一段话,注意排比句及散句的灵活运用。
    更新:2021/06/24 组卷:0 难度:0.2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辄能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 辞:告辞
    C.轼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其城 全:保全
    (2)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更新:2021/06/24 组卷:0 难度:0.20
  • 共 2 条记录



共0题,平均难度:0.0
您还未添加任何题目!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
浪涛学院
浪涛授课助手
浪涛校园巡课
浪涛校园广播

链接:产品官网  |  浪涛官网  |  校园集群网  |  浪涛学院

2013-2024 © 资源云平台 v6.4.12999   |  粤ICP备08015187号-8  |  深圳浪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0755-89637177


  • 孟母通公众号


  • 浪涛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