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试题
  • (2020秋•伊州区校级期末) 阅读《阿房宫赋》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楚人一,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非秦。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一人心,千万人之心也
    B.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架梁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也”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非秦
    B.族秦者,秦,非天下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 庾:谷仓。
    C.戍卒叫,函谷 举:拔,攻占。
    D.楚人一,可怜焦土 炬:火把。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后人”含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更新:2021/12/27 组卷:0 难度:0.30
  • (2019秋•南昌县校级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①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节选自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注]①重足:站立时双脚相叠,形容很害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B.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C.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D.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人称代词。秦代以前是人称代词,指“我的”或“我”,如《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自秦始皇起专用于皇帝的自称。
    B.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月末,与“望”“既望”“晦”等均指农历每个月的特定日子。
    C.苏洵:眉阳人,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被世人并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稽,停留,拖延。稽首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深领皇帝要旨。到任后,撤去守备军队,让郡县长官、老百姓一如既往地办公、生活,践行了皇帝的治理策略,也收到了实效。
    B.张方平深得民众认可。当初他在“祸乱马上就要发生但还没有出现”之际走马上任,且连续两年让蜀地相安无事,所以当地百姓坚持为他塑像。
    C.眉阳人苏洵赞誉张方平。张方平“为天子牧小民不倦”,并且治理好蜀地之后,他也毫无居功自傲之心。苏洵希望百姓世世代代牢记张方平的功德并为他塑像。
    D.张方平深爱、厚待蜀地民众。他认为百姓如果生活在歧视和酷刑之下,很容易狠心抛下家人参与叛乱,所以他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地百姓,礼法行事。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②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40
  • (2020•广西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j}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
     
    ,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30
  • (2019•新课标Ⅱ)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更新:2021/12/27 组卷:0 难度:0.40
  • (2018秋•温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祖父:祖辈和父辈
    C.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自从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却:退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暴秦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课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长于析理,表达的是个人对人、事、文章等的看法。“论”可以分为政论和史论。
    B.选文第二段以史实为据,回顾了六国灭亡的进程,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具体论证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
    C.“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三国贿赂秦国的频繁,“五城”“十城”都是虚指,说明贿赂秦国的土地越来越多。
    D.本文行文纵横恣肆,善用对比,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气势逼人,富有表现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20
  • (2019•河北一模) 菁优网下面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据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30
  • (2018春•桐乡市期中) 下面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运用的典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00
  • (2017秋•峨山县校级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注】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更新:2021/07/13 组卷:0 难度:0.40
  • 句式:
     

    译文:
     
    更新:2021/07/14 组卷:0 难度:0.70
  • 古义:
     

    今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更新:2021/07/14 组卷:0 难度:0.70
  • 1
  • 2
  • 3
  • 共 24 条记录



共0题,平均难度:0.0
您还未添加任何题目!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
浪涛学院
浪涛授课助手
浪涛校园巡课
浪涛校园广播

链接:产品官网  |  浪涛官网  |  校园集群网  |  浪涛学院

2013-2024 © 资源云平台 v6.4.12999   |  粤ICP备08015187号-8  |  深圳浪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0755-89637177


  • 孟母通公众号


  • 浪涛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