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试题
  • (2021春•庐阳区校级期中) 春秋末期,针对社会动荡与战乱,孔子以周礼为支撑,进一步提出并构建了以“仁”为本源,以“经国”为目标,以“复礼”为愿景的“礼治”思想体系。据此可知,孔子(  )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60
  • (2021春•乌苏市校级期中) 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以来,孔子学院在全球迅速发展。孔子学院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这一宗旨秉承了孔子的下列哪一思想主张(  )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春•龙港区校级期中) 孔子《论语•雍也》记载: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由此可知,孔子的回答体现出(  )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21•山东模拟) 《论语•为政》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孔子关于“孝”的思想(  )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60
  • (2021春•浙江月考) 周代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幼童开始,就要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号称为“六艺”。孔子开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关于孔子教育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②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③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④保证了中国文化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淄博三模) 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先后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游说各国君主,但途经洛邑时却未朝见周天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浙江模拟) 古人在评论夏商周三代时曾说:“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孔子亦曰:“周监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材料中所谓的“文”,主要指的是(  )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21•南京模拟) 君子一词在孔子之前,都是指贵族男子。而在《论语》中,孔子给君子规范了很多道德标准,像忠诚、守信、仁慈、坚定等,不论出身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就是君子。孔子的主张(  )
    更新:2021/07/09 组卷:0 难度:0.70
  • (2021春•温州期中) 中国的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据《论语》记载,孔子有言: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曾相当雄辩地在推论音乐在政治中的作用:“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摘编自田青《中国古代音乐史话》材料二:(贞观)十一年,文收表请厘正太乐。上谓侍臣曰:“乐本缘人,人和则乐和。至如隋炀帝末年,天下丧乱,纵令改张音律,知其终不知和谐。若使四海无事,百姓安乐,音律自然调和,不藉更改。”竟不依其请。
    --《旧唐书•张文收传》材料三:中国古代音乐与建筑的发展与古代“礼乐”思想是极其相关的。“礼乐”的主要含义是:礼为社会的伦理标准,乐属于礼的思想与制度。礼是社会秩序,是强制性的;乐是审美的,是情感性的。古代“礼乐”思想也通过音乐和建筑的艺术手法及形式,将人们的审美情感规划到维系社会政治伦理结构中,形成井然有序的社会有机整体。
    --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1)阅读材料一,指出“六艺”中与材料相关的两项基本技能,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概括孔子认为礼乐重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指出唐太宗对音乐和政事关系的认识。结合唐太宗经营边疆的相关措施说明其为实现“四海无事”的努力。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现存太和殿建造时期的年号,依据太和殿的建筑技艺和建筑功能说明其是如何“维系社会政治伦理结构”。②明嘉靖、隆庆年间,昆腔得到革新,其审美得到进一步提升,请指出当时革新昆腔的代表人物并简述革新后昆腔的优点。
    更新:2021/07/11 组卷:0 难度:0.60
  • (2021春•灌云县期中) 材料 对于孔子的思想,可以说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但不论是看孔子的《论语》或是其他的名著,都可以看到仁、礼的影子。“仁”是儒学中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字,仁最通常的理解是通过对道德准则的学习及遵从、达到一个“修身”“爱人”的目的,将仁作为一种实现爱人、立人、达人的必然途径。孔子的礼,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认为是个人行为规范与社会规范的集合,从大的方面来看,礼就是哲学的基本规律。在孔子的学说里,仁与礼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摘编自刘升《再观孔子的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言论中大量出现“仁”“礼”的社会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仁”与“礼”之间的关系。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仁”“礼”思想的认识。
    更新:2021/07/11 组卷:0 难度:0.60
  • 1
  • 2
  • 共 19 条记录



共0题,平均难度:0.0
您还未添加任何题目!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
浪涛学院
浪涛授课助手
浪涛校园巡课
浪涛校园广播

链接:产品官网  |  浪涛官网  |  校园集群网  |  浪涛学院

2013-2024 © 资源云平台 v6.4.12999   |  粤ICP备08015187号-8  |  深圳浪涛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方式:0755-89637177


  • 孟母通公众号


  • 浪涛服务公众号